沪ICP备2020036824号-8 Copyright www.nengyuan.hnshkx.cn 东方能源网版权所有
邮箱:562 66 29@qq.com
原标题:这群大凉山的孩子,来武汉了!
(资料图片)
5月2日上午9时30分
皮肤黝黑、身着短袖的苏正民
微笑着走出武汉天河机场
身后紧跟着5名
第一次来武汉研学的
大凉山孩子
这是去年8月回到家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越西县支教后
25岁的苏正民第一次
回到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在接下来的4天
他将带着这些孩子了解武汉
这次来研学的5名孩子
来自越西县二中
初一和初三年级
基本上都未离开过越西县
苏正民带着一群大凉山的孩子回到武汉。记者彭年 摄
当去酒店的大巴车
行至长江二桥
孩子们听说外面就是长江
纷纷隔着车窗远眺
看着宽阔的江面上一座座桥梁
孩子们都发出阵阵惊叹
第一次亲眼看到长江
14岁的周敏霞说
“它比书上描绘得
更加辽阔、壮观”
当得知武汉长江大桥
已经建成并使用66年后
她眼中闪着光
“太了不起了”
彝族孩子在车上欣赏江景。记者彭年 摄
这次研学之旅
大家不约而同带上了
彝族民族服装
初三学生曲比依布告诉记者
这是她第一次离开越西县
在彝族人习俗中
一般在重大活动和节日
才会穿上民族服装
曲比依布的父母和哥哥
曾在武汉打过工
回乡时有时会给她
看一些武汉的视频
讲一点武汉的故事
这让她从小对武汉就很好奇
一路上,她拍了
很多武汉的图片和视频
“武汉这座城市很美,很干净”
苏正民和同学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记者彭年 摄
与其他人不太一样
初三学生八九拉牛木
还带了一套练习册
准备空闲时间补下课
一路上
她经过了武汉大学等高校
又现场参观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她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将来也像苏正民老师一样
考到武汉来上大学
苏正民介绍
这次研学是一次探索
希望借助这样的活动
帮助更多大凉山的孩子
走出“大山”
而这正是他曾经走过的路
苏正民为大凉山的孩子们拍照留影。记者彭年 摄
苏正民出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
沙马拉达乡火把村
从小家境贫寒
在社会的帮助下
他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成为村里第一个
考上“211”大学的学生
去年6月,苏正民
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
用了6000余字致谢65人
经长江日报等持续报道
感动全网
本科毕业前
苏正民获得了保研资格
此后,他选择参加了
团中央发起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
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回家乡四川凉山支教一年
越西县二中的学生第一次到武汉。记者彭年 摄
去年秋季开学后
苏正民开始在凉山州
越西县第二中学
担任支教老师
教授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
和八年级的物理
“孩子们,我们读书
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
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
这是苏正民在课堂上
讲得较多的一句话
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
能够多看看世界
除了研学外
苏正民还在考虑
引入夏令营模式
帮孩子们进一步拓宽视野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
我越发觉得自己
所做的事情有价值”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