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ICP备2020036824号-8 Copyright www.nengyuan.hnshkx.cn 东方能源网版权所有
邮箱:562 66 29@qq.com
核心CPI是跟踪预判货币政策的重要变量。前两个月我国核心CPI增速波动较大,春节假期错位影响显著,市场预期在“警惕通胀”和“防止通缩”之间摇摆不定。在此,我们结合自上而下的研判、自下而上的分析,定量测算2023年我国核心CPI的上行风险。
(资料图)
自上而下研判:因总需求抬升高度有限、劳动力供给弹性较强、信用周期走势偏弱,核心CPI中枢抬升的幅度可控。首先,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短期很难扭转,如无大规模刺激政策,预计2023年国内消费内生恢复高度有限,对核心CPI的推升力度不强。而后,社融增速2022年上半年震荡上行,但时间较短、斜率偏弱,信用周期对核心CPI牵引力不强。最后,疫情对我国劳动力的冲击小于美欧,我国失业率仍处历史偏高水平,就业市场整体“供大于需”。据人社部估算,2023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劳动力1662万人,续创历史新高。
自下而上分析:我国核心CPI包括三个部分:1)居住服务(占三成以上):房地产周期的影响较为关键。展望2023年,持续低利率下商品房销售的修复、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回温、疫情后改善性租房的需求释放,均可能推动房租上行。若商品房销售改善不及预期,背后可能的原因是更多人倾向于“租而不买”,也可能对房租价格形成推升。2023年房租及居住服务CPI将趋于上行,但其斜率还不确定。2)非居住服务业(约占两成):接触性服务业疫后存在涨价压力。受政策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占到半数,包括教育、医疗、通信、邮递服务等,涨价风险相对可控;另一半是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接触性服务业,需求恢复、供给主体出清,阶段性供需错配下或有涨价风险。3)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占近五成):原材料成本压力缓和。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的走势与生活资料PPI的关系密切。展望2023年,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价格继续稳定运行的基础在于,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较为充足,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成本压力趋缓。预计2023年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增速中枢持平于过去三年的均值水平。
定量测算2023年我国核心CPI:1)中性情形下,预计2023年核心CPI同比增速中枢为1.2%(较2022年提升0.36个百分点),年末高点约1.7%。2)涨价较快的情形下,预计2023年核心CPI同比增速中枢接近1.4%(较2022年提升0.52个百分点),四季度突破“2%”,年末高点约2.1%。3)涨价较慢的情形下,预计2023年核心CPI同比增速中枢升至1%(较2022年提升0.14个百分点),年末高点约1.4%。节奏上,下半年核心CPI上冲高度值得警惕,因基数走低,需求回暖可能滞后助推新涨价。对于货币政策而言,上半年核心通胀压力暂且不大,若国内需求的恢复势头不及预期,仍有必要“精准”发力,支持内需回稳;如若海外经济的韧性和通胀的顽固性较强,或内需恢复势头较好,货币政策总量操作或趋谨慎。
2023年开年以来我国核心CPI同比增速波动较大。2023年1月核心CPI同比较去年12月提升0.3个百分点,2月较1月回落0.4个百分点。春节假期错位影响显著,增加了对核心CPI的判断难度,使市场预期在“警惕通胀”和“防止通缩”之间摇摆不定。相比于其他物价指标,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更加关注核心CPI的变化。复盘2011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我国曾在CPI破“3”的2019年下半年、PPI冲高的2021年下半年降准降息;而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更具参考价值,因其能较好反映总需求的热度以及物价水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最近几次降准、降息周期中,我国核心CPI往往处于较低位置(绝对水平通常在2%以下)或趋于下行。
我们认为,核心CPI是跟踪预判2023年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观察变量之一,有必要对其上行风险做进一步的评估。自上而下研判,我们认为今年消费复苏内生动能有限、疫后我国劳动力供给弹性更强、且社融表征的信用周期走势不强,指向核心CPI的中枢抬升、但幅度较为可控。自下而上拆分,核心CPI的上行风险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居住服务价格,受地产周期企稳、居民就业恢复的助推;二是前期受疫情抑制较强的接触性服务项目价格中枢可能抬升。我们预计,2023年我国核心CPI中枢将会抬升,但其幅度相对可控,从而通胀形势整体温和。不过,下半年核心CPI上冲高度仍值得关注,因去年下半年基数走低,叠加经济修复可能滞后助推新涨价因素。对货币政策而言,上半年核心通胀压力暂且不大,是偏宽松操作的重要窗口期,若国内需求恢复势头不及预期,仍有必要“精准”发力支持内需回稳,正如近期央行降准所示的(参见我们报告《恰如其分的降准》);下半年若美国经济的韧性和通胀的顽固性仍较强,令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延续紧缩政策,或内需恢复势头较好,我国货币政策在总量操作上或趋谨慎。一自上而下看核心CPI自上而下看,预计今年消费复苏内生动能有限、疫后我国劳动力供给弹性更强、且社融表征的信用周期走势不强,均指向2023年核心CPI的中枢抬升、但幅度较为可控。
首先,消费复苏内生动能有限,如无大规模刺激政策,总需求对核心CPI的推动不强。居民消费增速变化对核心CPI增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国核心CPI增速曾有三次较快上行,分别是2011年、2017年和2021年,期间均见国内消费需求的恢复。2023年国内消费回暖的大趋势相对确定,但也不宜高估疫情防控放松对消费的提振。从海外经验看,新冠疫情后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房价大幅攀升,房租滞后上涨,加剧了高通胀的顽固性。2022年,美国和欧元区CPI住房租金分项的增速中枢分别为5.94%和1.65%。本轮美欧住房市场火热是短周期(新冠疫情后的政策刺激)和长周期(次贷危机以来住房供给不足)相互交织的结果(参考我们报告《详解美国地产降温的影响》)。
从我国历史看,房地产周期是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观察变量。非居住类服务占核心CPI的两成,其中半数为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接触性服务。目前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数据中,并未单列出非居住类服务CPI,与之相关的细分项目分散在8大类中的各部分中。根据《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以2017-2019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均值看,服务型消费总体占比为44.2%,其中居住服务约占23.1%,非居住服务约占21.1%。非居住服务业可分为两部分看:
[1] 2023年1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出行及娱乐活动逐步恢复,飞机票、电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环比上涨7.7%、5.8%和3.8%;春节临近,家政服务价格环比上涨1.0%。2023年2月,大部分服务价格节后出现季节性回落,其中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0%、9.5%和6.5%,电影及演出票、美发、家庭服务、宠物服务等价格环比降幅在1.7%—5.6%之间。
2.3 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原材料成本压力缓和在核心CPI中剔除服务项目后的剩余部分为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包括生活用品(家具及室内装饰品、家用器具、家用纺织品、家庭日用杂品、个人护理用品)、衣着、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医疗器具及药品、其他用品等分项。
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的走势与生活资料PPI的关系尤为密切。PPI生活资料可细分为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四个部分。其中,PPI生活资料中的食品往往以农副产品为原料,而CPI中食品通常为农副产品,主要体现CPI向PPI的传导;而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通常以工业品为原料,往往可以传导至CPI中以工业品为原料的消费品,二者相当于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关系。具体地:1)衣着:PPI生活资料中衣着分项与CPI衣着走势接近,具有对应关系。2)耐用消费品:PPI生活资料中耐用消费品(包括家用电器、家具、汽车等)能够与CPI中的交通工具、家用器具、家具及室内装饰品等项目相对应。3)一般日用品:PPI中的一般日用品(包括玩具、体育用品、工艺美术用品、日用塑料用品等),能够与CPI中的家庭日用杂品、个人护理用品等细分项目对应。回顾2021年至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我国消费制造业面临的成本抬升压力较大,但下游居民消费需求偏弱,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的价格相对稳定。展望2023年,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价格继续稳定运行的基础在于:为更好评判今年核心CPI上行风险,有必要对其结构做进一步拆分。
首先,可以将CPI的波动直接分为食品、能源、核心CPI(剔除能源与食品影响)三个部分。最近一次2021年的CPI基期轮换中[2],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公布各分项的权重,但指出分类权数主要参考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中最新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为合理准确地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国家统计局还“结合2020年开展的权数专项调查结果和相关行政记录,并参照当前国际做法,剔除了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进行了重新测算。[2] http://www.stats.gov.cn/xxgk/jd/sjjd2020/202102/t20210210_1813322.html我们估算,我国CPI中食品分项占19%左右,能源分项占3.5%左右、核心CPI占76.5%左右。主要依据两种方法估算:一是支出法,参考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这一数据源同样将居民消费分为8个大类(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并单列了居民服务消费[3]的占比。二是回归法,以不同分项CPI同比增速对CPI总体的同比增速做多元回归,据此测算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权重。但需注意的是,回归法估算的权重参数稳定性较差(不同时间区间的估算结果不同),因而我们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看。[3] 服务性消费指住户用于各种生活服务的消费支出,包括餐饮服务、衣着鞋类加工服务、居住服务、家庭服务、交通通信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服务和其他服务等。
CPI = 消费品CPI + 服务CPI其中,消费品包括食品、能源和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服务包括居住和非居住类服务。= 食品CPI + 能源CPI + 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CPI + 居住服务CPI + 非居住类服务CPI= 食品CPI + 能源CPI + 核心CPI据此,可以将核心CPI拆分为三个部分:居住服务、非居住类服务、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在前述估计交叉验证的基础上,我们估算,核心CPI中居住服务约占31%、非居住类服务约占21%、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约占48%。囿于数据限制,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和非居住服务两个大类中,细分项目的权重和增速难以估测。尽管CPI统计的一篮子商品中有8个大类和268个细分项目,但国家统计局月度公布的数据仅有8个一级大类、27个二级分类项目的CPI增速;《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中仅有8个一级大类、24个二级分类项目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恒等关系,假设各部分的权重相对稳定(上表中用同类方法、在不同时间段估算的权重变化幅度可控),近似地拆分出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和非居住服务CPI的月度同比走势。如果假设居住分项在服务CPI中的占比相对稳定(约60%),我们就可以用CPI服务分项和CPI居住分项的变化反推出非居住服务项目的CPI走势。同样地,如果假设服务分项在核心CPI中的占比相对稳定(约50%),我们就可以用核心CPI和CPI服务分项的变化反推出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的走势。附录二:核心CPI测算假设对于2023年房租价格及其对核心CPI 的影响,我们做三种情景假设:
1)中性情形下,2023年全年房租上涨1.8%,价格指数接近2019年的8月的历史高点,对核心CPI的拉动约0.21个百分点。
2)涨价较快情形下,2023年全年房租上涨2.7%(接近于2015-2019年均值),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对核心CPI的拉动约0.32个百分点。
3)涨价较慢情形下,2023年全年房租上涨0.9%,价格指数恢复至2021年三季度均值水平,对核心CPI的拉动约0.09个百分点。
非居住服务情景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