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列表

【天天报资讯】农村女子23岁怀孕被分手成单亲妈妈,欠债80万后直播逆袭成老板

来源:今日头条    时间:2023-03-24 11:49:58

欠债80万农村单亲妈妈逆袭成老板,50多位留守妇女在她这找到工作


(资料图)

一个农村女孩的人生能有多少种可能?

外出打工,或者留在老家嫁人。这是农村女孩沈丹,16岁时能够想象的唯二选择,也是她身边所有农村女性最终迈向的两种人生轨迹。

前三十年人生,沈丹选择前者。她在三五元小炒店做过服务员,拿300块的月薪,睡过公园长椅,甚至进过收留所。但她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开了两家工厂,还买了车和房。

但一次失败的担保,让她一无所有。她把房、车、工厂都拿去抵债,还欠了80多万债务。无奈之下,她回到农村老家,渴望逃避外界的纷争,却躲不过故乡的流言蜚语--她被当作村里女孩的反面教材,还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在村里做门卫的中年男人,劝她干脆随便嫁了。

留给沈丹的选择不多了。

要不干脆就这样认命?沈丹的脑海里曾无数次闪过这个念头。

但向上的本能,指引着她继续前行。这是她人生中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

01 挣扎

关于贫穷的记忆牢固地刻在沈丹的童年里。他们一家从外地迁到武夷山脚下的村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奶奶照看孩子。她不过七八岁时,人还没有灶台高,便学会站在板凳上做饭,在田里干农活。冬天格外难熬。沈丹记得,班里同学至少能穿运动鞋上学,而她仅有的鞋子是妈妈的拖鞋,"大冬天穿个凉鞋去学校了"。

在更广泛的农村土地上,"知识改变命运"是一种幸运。

对沈丹来说,"本身家里条件也不好,成绩也一般,我也觉得浪费钱,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读完初中,她背着一个蛇皮袋离家打工,仅有的行李是妈妈穿不下又不舍得扔的两件旧衣服,和200块钱。

年少时的打工经历充满坎坷。

刚离家时,沈丹跟着邻居家的姐姐来扬州找工作,人生地不熟,两人又吵了架,相互走散。她没找到工作,身上仅有的200块钱也快花光了,每天只能睡公园长椅。那时,家里没有电话,她也联系不上任何亲戚,最后在收留所住了半个多月,才被同乡找到。

那时她一天打两份工,白天在三五元小炒店里帮忙,夜晚赶去夜市小吃摊做帮工,一个月下来只能赚500多块。干了一年多,换了家火锅店做服务员,工资涨到了700多块。

沈丹年纪小,又是新来的,平时也不怎么讲话,"大家有时候就会欺负你",把没做完的工作留给她干。可她受了委屈,也没人可说,夜里常常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独立生长,这是很多城市年轻人二三十岁才能真正抵达的道理,可沈丹在16岁离家打工那年,便早早学会了凡事只能靠自己,除此之外,她也别无选择。

外出打工以后,沈丹每年只有过年时才会回家,他们一家也只在这时可以团聚。

沈丹的父母早已年迈,但迫于生计,还在外打工,父亲在工地上帮人打墙,母亲给别人家做保姆,都是体力活。

她一年能赚到6000多块工资,工作包吃包住,除去每个月100多块的生活开销,她能攒下不少钱。每年过年回家,沈丹坐十几个小时绿皮火车回家,她就把攒下来的5000多块,贴身藏在不同地方,"怕被偷了,分三个地方藏起来"。

一年辛苦到头,她把这些钱都拿给了父母,"不想让他们那么累"。

02 沼泽

如今回看,离家之后的每一年,沈丹都在为获得更幸福、开阔的生活拼尽全力。可她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命运的沼泽。

23岁时,沈丹怀孕。她本打算和男友结婚,但孕期八九个月时,两人分手。那是她人生的一次低谷,当时她没有收入,妹妹一个月工资800块,便分给她400块,她东拼西凑地生活,把女儿生了下来。

女儿的出生给了沈丹更多动力。生下女儿没两个月,她便把女儿交给母亲照顾,自己外出打工,有时一天打好几份工也不觉得累,只想多攒点奶粉钱。

但一次意外改变了她的想法。女儿一岁多时,母亲突然打电话来,"说你女儿走丢掉了。"后来女儿虽然被找回来了,但沈丹每次回想起都后怕,"我觉得不能这样子,我要把孩子带到身边,多辛苦我都不怕"。那时她下定决心,要把女儿接来身边一起生活。

那时,沈丹已经存了十几万积蓄,又借了20多万贷款,她打算跟朋友合伙办一家大理石建材厂。朋友只干了半年,便嫌辛苦不想做了,可沈丹已经没有退路了,她独自支撑起整个工厂。

开厂不是件容易事,她一个人要去工地量尺寸、收账、跑业务、修设备,夜里,沈丹总是担心厂里的设备被偷,于是每天都带着女儿睡在厂里。厂里的水泥师傅看她是单亲妈妈,时不时会故意刁难。武夷山地方小,企业之间互相拖欠,都是三角债,有时沈丹晚发了工资,工人们便故意拖延进度,一点一点做。

但这些沈丹都熬过来了,开厂前两年,她便赚回了本金,后来还在上饶开了一家分公司。

可不幸再次来临。27岁那年,沈丹用工厂帮朋友抵押了一笔钱,结果朋友跑路了,她把房子、车子、工厂都卖了,还欠了80多万。"我记得很清楚,我把信用卡用了,小额贷款用了,后面我也没钱花了。"银行、法院给她打电话催债,甚至打到了乡里,说再不还帐,就要把她抓起来。

巨大的无力感将她裹挟。"我也没拿去赌博,我也没拿去干嘛,我是真的没有办法。"

负债以后,沈丹大病了一场。她不愿把这些心酸讲给父母,就连住院打点滴,也是独自一人。凌晨三点,朋友来医院看她,给她带了一碗馄饨,又塞了5000块钱到枕头底下。那是她负债后第一次暴露自己的脆弱,"哭得一塌糊涂"。

病好之后,沈丹带着女儿回了老家。她完全可以想象,一个带着孩子的单身女人,还欠了一屁股债,回到农村会受到如何的指指点点。现实也如此,后来,村里人时常当着亲戚的面,把沈丹当作反面教材,"说你们不要被别人骗,不然就是下一个沈丹"。

可她太想回家好好休息了。

带女儿回家的出租车上,她打开抖音,刷到一首《回忆总想哭》,便打开摄像头对着屏幕,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作地录了一段视频,发了出去。

她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疲惫。"我太累了,我想找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发泄一下。"

03 新生

现实的压力摆在沈丹面前,她不得不振作起来。她在武夷山开了个小店,在村里做些熏鹅、咸菜等土特产,拿去市区售卖。有时也帮村里茶农联系供应商,赚些辛苦钱还债。

许多声音围绕着她。母亲给她介绍邻居家的孩子,在村里当门卫,一个月工资3000多,劝她随便找个人嫁了。"你带着孩子,人家能看上你都不错了。"那时她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应该随便找个人就嫁了,沈丹想,在农村,"每个人都这么活,你还想要怎么活"。

可她不愿意屈服于这样的现实,"我还是想拼一下"。

她开始在抖音上更新视频。最初半年,她拍武夷山脚下的乡村生活,积攒了几千粉丝。那时,抖音是她的精神寄托。"那种被认可和肯定(的声音),让我慢慢从低谷里走出来。"但粉丝涨到三万多,再没多少水花,她决定暂时搁置。后来,在妹妹的鼓励和帮助下,沈丹重新开始在抖音上更新。她重新更新的第一条视频,穿着干练的呢子大衣,在老家斑驳破旧的厨房里做饭,动作娴熟利落。人物和环境的反差吸引来不少关注,让她涨粉8万多。

等她花了一两年时间,靠卖特产彻底把债还完时,抖音也积攒了五六百万粉丝。一种新生的力量在她体内复苏。沈丹说,如今再回想这一切,人生仿佛短暂地停滞过、卡顿过,现在,因为抖音,一切又重新开始。

那时,不少MCN机构想跟她签约。一家厦门的团队找到她,承诺她一年能变现几千万。从厦门返程的火车上,她还沉浸在巨大数字带来的喜悦里。"这么多钱我要怎么花?"

可她越想,内心的不确定就越大。钱、房子、车子,是她真正追求的吗?她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对于抖音上巨大的关注,她有过许多考量,她拒绝靠打赏变现,也不想草草地带货赚快钱。"大家把我当朋友,我心里是过不去的。"

她想做一份对自己、家乡和粉丝来说都能共赢的事业,"这份事业做好了,(物质)都会有的"。

更早以前,粉丝们见沈丹的视频里常出现茶叶、笋干、蜂蜜等土特产,常有人问她如何购买。有的农户也会问她:"沈丹,你能帮我们家卖一点吗?"虽然对农户来说,可能只是随口一句,但对沈丹而言,那种信任太珍贵了--那是她坠入人生低谷后,来之不易的认可。沈丹想,或许这也意味着事业的新起点。从这时起,她重新看见了希望。

她想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推荐内容